9月1日上午米配资,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联合浙江省档案馆开展了“档案馆里的开学第一课”——“档案里的伟大抗战精神”西湖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活动。
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活动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将档案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研学、跨学段课堂、多场景实践等形式,彰显抗战档案育人功能,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大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堂兼具历史厚度与精神温度的“开学第一课”。
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师生和嘉宾一同走进浙江省档案馆一楼展厅,参观“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浙江档案展”。
展厅里,一份份珍贵的档案、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文物,都在诉说着过去的苦难与抗争。学生们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驻足凝视,眼中满是对历史的敬畏。
杭州市紫金港中学校长岑琪辉、杭州市政苑小学副校长谢晨宇和来自浙江大学、西湖高级中学、紫金港中学、政苑小学的30名学生代表共同呈现了一堂生动的大中小学思政“开学第一课”。课程围绕抗战主题,以“叩响抗战记忆-探寻抗战足迹-传承抗战精神”为主线,采取项目化研学、情景剧展演、互动问答等形式。
小学组以“茅以升炸毁钱塘江大桥”为故事核心,结合实地探访照片与手绘“点赞卡”,诠释“建桥炸桥皆为爱国”的赤子情怀。初中组以“大鱼山岛海战”为主题,结合展厅雕塑、沉浸式场景模拟与老兵采访音频,还原“海上狼牙山”之战中战士们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高中组围绕“杜立特行动”中的浙江军民救助故事,通过跨学段问答,展现中国人民的担当。大学组通过“云游浙大校史馆”视频,讲述竺可桢校长率领师生“弦歌不辍”的西迁历程,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张教授现场解答学生疑问,深入解读“求是精神”背后的教育救国初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邬冬星老师对课程进行点评,高度肯定“档案馆里的开学第一课”活动的创新实践,认为其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有效推动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了大思政课的育人共同体,实现了思政课“走心、明理、践行”的教育效果,让伟大抗战精神在跨学段传承中落地生根。
本次活动围绕“双师双研”机制,浙江省档案馆专家导师与大中小思政教师形成“双师”团队,共同打磨与众不同的思政课。
这节在档案馆里的思政课,突破了原有在学校内上课的单一场景,通过独特的教学形式,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让同学们在行走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
航心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