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最恶心食物”到“断货王”:中国皮蛋如何征服美国人的胃?启盈策略
谁能想到,曾被CNN评为“全球最恶心食物”的中国皮蛋,如今竟成了美国Costco超市的“断货王”?
2024年底,一款来自广东开平的松花鸭皮蛋礼盒登陆美国Costco,定价13.99美元,原计划销售三个月的库存,却在72小时内被抢购一空。补货后价格飙升至17.59美元,销量仍超出预期的4-6倍。这场逆袭,不仅让美国人直呼“真香”,更让皮蛋从“黑暗料理”一跃成为社交媒体的新宠。
皮蛋的翻身启盈策略,首先得归功于一场完美的“黑红营销”。
当年CNN的“最恶心食物”标签,反而成了皮蛋出圈的流量密码。中国企业没回避这个争议,而是把它玩成了梗——包装上直接写着
TikTok博主们发起“皮蛋挑战”,记录自己从皱眉到真香的全过程。
美食博主The Sushi Guy的测评视频获得65万播放量,他蘸着酱油吃下一整颗皮蛋,打出8.1分:“质地如奶油,风味令人上瘾!”这种反差感启盈策略,让美国年轻人忍不住想试试:“到底有多难吃?我也要挑战!”
当然,光靠猎奇可不够,皮蛋能火,还因为它成功“入乡随俗”。
传统皮蛋的氨味让很多老外退避三舍,但这次出口美国的版本做了改良——120天古法慢腌配茶叶,气味更温和;70克大鸭蛋规格,更适合夹进三明治或拌沙拉。更绝的是,它被包装成“高蛋白、低乳糖”的超级食物,精准戳中健身党和乳糖不耐受人群的痛点。纽约一家早午餐店甚至推出“皮蛋牛油果沙拉”,菜单上赫然写着:“Century Egg - The New Superfood(世纪蛋——新晋超级食物)”。
天时地利也很关键。2025年初,美国爆发禽流感,鸡蛋价格暴涨3倍,超市限购,货架空空如也。皮蛋的保质期长、供应链稳定,成了完美的替代品。Costco等超市迅速引进,结果美国人发现这“黑蛋”不仅能吃,还挺香!一位加州妈妈在社交平台晒图:“原本只是好奇买一盒,现在全家早餐都离不开它。”
社交媒体在这场“皮蛋狂欢”中功不可没。小红书上的美国华人疯狂刷屏:“98052有货!”“纽约11354速来!”评论区秒变“寻蛋地图”。TikTok上,“皮蛋挑战”话题吸引大量非亚裔用户参与,他们录下自己第一次尝试的反应——从“这玩意儿能吃?”到“再来一口!”的戏剧性转变,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更妙的是,华人消费者把皮蛋礼盒当圣诞礼物送老外朋友,替代传统巧克力,无形中完成了“口碑裂变”。
有趣的是,皮蛋的走红还沾了美国“腌蛋文化”的光。美国人本就爱吃酒吧里的醋腌蛋(Pickled Eggs),对发酵蛋制品并不陌生。相比之下,臭豆腐和螺蛳粉就没这么幸运——它们的“生化武器级”气味,至今仍是许多老外的心理阴影。皮蛋则巧妙游走在“新奇”和“可接受”之间,配上酱油或辣酱,甚至被开发出“皮蛋蘸墨西哥辣酱”的混搭吃法,展现出惊人的饮食兼容性。
不过,皮蛋能否从“网红”变“长红”,仍面临挑战。部分美国人尝鲜后还是接受不了那股特殊风味;一旦“蛋荒”结束,它能否保持热度也是未知数。但无论如何,这场逆袭已经改写了中餐出海的剧本——不再只是华人超市的乡愁特供,而是真正打入主流市场。正如一位美食博主所说:“当你看到美国小孩吵着要吃皮蛋粥时,就知道中国美食的全球化,这次真的玩明白了。”
从“恶魔之蛋”到“断货王”,皮蛋的逆袭证明了一点:文化差异从来不是美食传播的绝对壁垒。只要找到对的切入点,哪怕是最具争议的食物,也能让世界“真香”。下次再有人说皮蛋恶心,不妨回他一句:“Costco都抢疯了,你还不知道它有多香?”
航心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