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联社
本文收录于 #“百千万”周周见
近日,《广东省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印发,重点打造八大场景,并配套发布了技术指引;省国资委召开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省属企业在提质增效稳增长上狠下功夫。
“媒体+”持续赋能,肇庆封开县推出全省首个“媒体+”家禽类方案,提出五大核心目标,为广东特色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杆示范;佛山推出“媒体+”行动方案,高质量打造“一条鱼”“一朵花”“一盆菜”三个百亿集群。
在人才支撑方面,揭西县多个镇街开展了专项培训,包括农用无人机操作、“粤菜师傅”技能、智慧农业应用及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等培训;阳西县举办了“百千万工程”业务提升工作培训班,聚焦典型镇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在改革创新方面,阳东区召开区属国企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重点项目推进会,强调高效高质搭建区属国企投融资平台,拓宽项目多元化投资渠道;源城区深化政务服务“就近好办”改革,通过79项改革任务实现三级服务体系100%覆盖,审批时效平均压缩65%。
【省直动态】
广东省启动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近日,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城镇建设专班印发《广东省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规定未来社区工作任务为重点打造党建引领未来社区全流程建设及治理、未来公共空间、未来建筑空间、未来社区服务、未来休闲消费、未来市政服务、未来绿色出行、未来社区运营等八大场景,推动社区环境、服务、治理提质增效,将社区建成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提升社区社气、社品。
同时,还印发了《广东省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导各地规范化开展建设。《指引》对水电气信、养老设施、托育、卫生医疗、适老化、无障碍、停车、充电等群众关注的重点内容提出可量化建设要求。《指引》聚焦创新驱动和科技赋能,推广智能建造、光伏、BIM、5G、无人机、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未来社区建设中运用。
为确保未来社区建设取得实效,着力打造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建立了可评价的建设指标体系。《方案》《指引》基于超大特大城市、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和粤东西北地区城市差异化情况,考虑规划新建类和更新改造类两种建设方式不同特点,因地制宜提出差异化建设指标要求。
广东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8月29日,广东省国资委召开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主动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在提质增效稳增长上狠下功夫,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纵深推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要狠抓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海洋牧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商业航天、数据产业、船舶制造等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布局,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持续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
2026年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项目征集中
近日,省科技厅印发关于征集2026年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项目的通知。聚焦贯彻落实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核心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市“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计划,面向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15个地市征集一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类型科技项目,推动本地区科技助力“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落地,引导创新要素向全省县镇村加速流动,提升各地市科技助力“百千万工程”创新支撑能力。并要求各地市科技部门于9月15日前完成推荐入库材料报送,省科技厅将根据各地市推荐项目情况和往年专项资金拨付情况,择优推荐列入省专项资金预算。
【地市动态】股联社
佛山:发布“媒体+”行动方案,打造三大百亿产业集群
近日,佛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佛山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依托“媒体+市场、品牌、产业、文化和生活”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水产、花卉、预制菜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土特产”破圈出彩,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全面开启“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新局面。
《方案》明确提出,整合媒体资源,为佛山水产品、花卉和预制菜等农产品推介活动赋能,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具体措施包括,引入媒体资源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培训,通过举办农产品直播带货大赛等活动,引导鼓励其他领域的网红主播、带货达人参与农产品电商销售;加强与电商平台、社交媒体或本地生活平台合作,对佛山农产品推介活动、线上销售给予流量扶持,支持农产品“出海”,用好媒体资源支持畜禽种苗、水产品、观赏鱼、花卉以及预制菜等产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方案》提出,联动相关媒体平台,围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IP建设,以鳗鱼、加州鲈、鳜鱼、草鲩、蝴蝶兰、陈村年桔、黑皮冬瓜、三洲黑鹅、合水粉葛等传统优势产品和锦鲤、苏丹鱼、预制菜等新兴潜力产品为重点,系统策划农业品牌升级方案,形成多元的“媒体+品牌”赋能策略,打响南海“淡水鱼之都”、顺德“预制菜之乡”、三水“中国鳜鱼之乡”、高明三洲黑鹅等国字号品牌。
在“媒体+生活”领域,《方案》鼓励立足水产、花卉等特色农业资源,用好桑基鱼塘、香云纱等文化资源,开发认种认养、农事研学等体验基地,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业态运营赋能,探索开展“农产品+美食文化”“花卉+家居美学文化”“花卉+陶瓷文化”“水产品+岭南水乡文化”等跨界推广活动,丰富农产品消费场景。
湛江:召开“百千万工程”片区现场推进会
9月2日,湛江市召开“百千万工程”麻章、廉江、遂溪片区现场会,推进各县(市、区)在典型镇、典型村建设中的互鉴互学,亮做法、晒成绩、拼干劲,持续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全市“百千万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这次现场会采取实地调研和集中开会的形式进行。会前,参会人员走进麻章区、廉江市、遂溪县共11个点位实地观摩相关项目建设与镇村风貌提升及治理情况,镇村负责人现场介绍情况并深入交流;现场调研结束后,在遂溪县岭北镇北部湾农旅产业园召开现场会,三个县(市、区)典型镇村代表在会上就“百千万工程”工作成效和措施作了发言,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要全面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决心,巩固成果、乘势而上;另一方面,要认清短板弱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集中攻坚重点突破,持续抓严典型镇村建设,持续提升镇村风貌品质。要担当作为务求实效,进一步破解“空转”提高效率,扎扎实实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取得实效。
【县区动态】
肇庆封开:推出全省首个“媒体+”家禽类方案
日前,《“媒体+”赋能肇庆杏花鸡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出台。这份由肇庆市杏花鸡协会推出的全省首个家禽类目“媒体+”方案提出,将以“媒体+”为纽带,构建“标准引领、品牌赋能、科技支撑、产销贯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肇庆封开杏花鸡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全面升级,为广东特色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杆示范。并提出到2027年,达成标准体系全面建成、品牌价值显著提升、经营主体综合素质提升行动、喊湾区人民吃杏花鸡行动、推动状元IP农文旅破圈行动五大核心目标。
封开杏花鸡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东三大名鸡之一,承载着千年养殖历史与岭南饮食文化底蕴,是肇庆市封开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肇庆杏花鸡综合产值超过20亿元,全市杏花鸡养殖量超1700万羽,年产鸡苗4000万羽,带动农户3700多户,养殖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全产业链辐射封开全县16个镇街、肇庆怀集、德庆及周边广西贺州、梧州等地。
肇庆封开推出全省首个“媒体+”家禽类方案,看似是产业升级的创新尝试,实则是千年贡鸡积淀的必然爆发,产业根基的厚积薄发、政策推力的精准加持、品牌魅力的持续绽放,都为“媒体+”的到来铺就了坚实道路。
阳江阳西:举办“百千万工程”业务提升工作培训班
9月2日,阳西县举办“百千万工程”业务提升工作培训班。县委书记张秀洁主持培训班并讲话。
张秀洁强调,典型镇村建设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和重要突破口,是发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带动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培训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高质高效推进典型镇村建设任务。要聚焦工作重点,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抓好典型镇村规划建设,更好统筹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因地制宜做优做强镇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典型镇村建设成效赋能城乡融合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树牢“一盘棋”思想,压实镇村主体责任,强化县四套班子领导统筹协调、包片联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对照培育标准补短板、强弱项。要深化集成式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助力作用,继续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为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凝聚更强大合力。
培训班解读了《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评定办法(试行)》《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评定办法(试行)》;就典型镇、村培育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作培训;布置了2025年“百千万工程”工作任务。
揭阳揭西:多镇街精准施策开展专项培训
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近期,揭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联动塔头镇、东园镇、钱坑镇、五经富镇及河婆街道人才驿站,结合各地产业特色与发展需求,分别开展农用无人机操作、粤菜师傅技能、智慧农业应用及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专项培训,通过 “理论 + 实操”“政策解读 + 案例剖析” 等多样化形式,为基层培育实干人才,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阳江阳东:召开区属国企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重点项目推进会
9月2日,阳东区召开区属国企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重点项目推进会,旨在推动区属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为加快阳东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会议指出,要大力盘活存量资产,梳理摸清存量资源资产底数,明确资产权属、价值和运营状况,将更多优质资源资产注入国有企业。区属国企要善于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债券融资功能,灵活运用债券、银行、基金、保险等多种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满足差异化融资需求。要优化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提升国有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和运营管理效率。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紧扣发展所需,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坚持管理和监督的有机统一,助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高效高质搭建区属国企投融资平台。要科学开展项目谋划,梳理项目清单,拓宽项目多元化投资渠道,引领带动各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积极投身城乡建设。
会上,区发展和改革局解读《广东省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若干举措》,并提出意见建议。
河源源城:深化政务服务“就近好办”改革
源城区围绕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以“就近好办”为核心推进政务服务改革,通过79项改革任务实现三级服务体系100%覆盖,事项下沉率达92%,审批时效平均压缩65%,群众好评率达99.6%,构建起“近距离、优体验”的政务服务新生态。
区政务服务大厅完成升级改造,划分三大功能区,31个部门1137项依申请事项进驻,进驻率达99.29%;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整合8个部门,可办事项增至310项,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同时,该区承接市级下放的55项行政职权,将310个事项纳入镇(街道)窗口受理,72个事项延伸至村(社区),1920项“粤系列”服务纳入基层导办清单。此外,建立“三级联办”机制,推出23项高频联办事项;与4个城市13个县区实现“跨域通办”。
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源城区从流程、服务、技术多维度提质增效。全区“即办件”从385项增至716项,即办率达45.8%,同步推进村级证明标准化、电子化改革。主动对标先进,已完成与深圳市福田区1091项事项标准统一,62个高频事项平均压缩时限7.7个工作日;与惠州市博罗县对标中,1009项事项达当地标准。
整理:南方农村报记者 戴弯弯 实习生 何正铧
航心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